来源:中国Jun网-解放Jun报 作者:黄昆仑 危乔巧 王 静 责任编辑:王韵
攀上眺望战场的“桅杆”
■解放Jun报记者 黄昆仑 危乔巧 通讯员 王 静
关于未来战场的考卷,我们远远没有答完
清晨,联合作战教研室教授周红兵与往常一样,准时从刘伯承元帅雕塑前经过,步履匆匆。
走进研讨室,教研室其他成员已经开始小声讨论交流。这一次集中研讨,他们展开最新专题研究,直到深夜。18个小时后,一份专题立项书初稿已现。
5年时间,这个教学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Jun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以及各类教学科研比武奖项。
“荣誉属于过去。关于未来战场的考卷,我们远远没有答完。”周红兵始终记得那一年——
习主席作出重要指示:要采取超常措施,多管齐下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尽快有一个大的突破。
“未来联合作战的重点就在海上方向。”不久后,当时还是战役教研室副主任的周红兵被学院选为新创立的联合作战教研室牵头人。
“强Jun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与时代竞速,‘快马加鞭’完成转型。”没有其他Jun兵种知识基础,教员们重新当“学生”,想尽办法从各Jun种院校“取经”。
要让学员走向战场,先要让教员置身“战场”。教员们常驻各级各类演训场,深度嵌入指挥链路,充分交流信息数据,全程参与方案计划拟制,将最新实践成果吸收进课堂。一批批冒着“硝烟味道”的课程得到全院师生认可。
近年来,该教研室编写教材近20本。2021年12月,教员们编写的一本核心教材刚完成印刷,相关研究又有了新进展。“改还是不改?”面对这个问题,教员们没有迟疑,人员全部投入教材的重新编写中,从编写、一审、二审到二次印刷发放,半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他们用了不到3个月。
不嵌入指挥链,就无法了解联合作战
记者见到教授胡威标时,他正和学员一起坐在台下听课。
讲台上正在授课的,是该教研室请来的某指挥机构人员。授课者刚完成一次海上联合训练,他结合演训一线的最新成果,指导学员筹划处置海上联合作战行动,让学员直呼“解渴”。
千里之外,另一个班的学员跟着教授陈锌胜走进某部联合指挥大厅。大屏幕上数据流转,战场态势错综复杂,陈锌胜对某项指标分配提出疑问,学员们经过讨论后设计出更优方案。结合其他专家给出的建议,指挥员果断调整命令,联合态势为之一变。
“这是教学模式改革下的新常态。”周红兵说,学院作为中级指挥人才培养基地,处于海Jun人才“建设链”上的中间节点,必须尽快探索出一个能够连结起BD和指挥机构的常态化教学机制。
“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才能匹配海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需求”“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切合海上联合作战指挥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教员们先后赴各战区机关和Jun兵种BD调研,深入了解海上联合作战指挥员的素质需求和岗位指标后,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
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学院与指挥机构、一线BD建立起理论攻关、决策咨询、训练导评、人才培养反馈与教学资源共享等一系列常态化机制。
“不嵌入指挥链,就无法了解联合作战。”近年来,教研室多次带领学员参加重大演训活动,让学员在“辅助指挥员指挥决策”中学会指挥员思维。
“博弈式”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兵棋推演室里,红蓝双方激战正酣。
一双双专注的眼睛紧盯棋局,密切观察兵力部署态势,揣测对方战术意图,预判下一步动向。
这是某培训班组织的某联合作战案例复盘。学员喻传磊明白,现在已经到了关键环节。
“当时蓝方为何选择这个时间点发动攻击”“Jun种火力分配的考量是什么”……喻传磊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一场兵棋推演下来,喻传磊汗湿了后背,头脑却愈发冷静——对战场环境的认知、对作战数据的把握、对作战目标的分析,此刻清晰呈现在脑海里,疑问在对抗中得到解答。
刚收起兵棋,他们立刻转到旁边的作战研讨室,将数据输入系统,3D虚拟的场景立即呈现出来。
“哪些是胜负反转的关键节点?”
“怎么使我方作战手段发挥最大作用?”
在主讲教员闫伟锋的引导下,来自各Jun兵种的学员围绕刚刚结束的兵棋推演展开交流讨论。课后,学员们意犹未尽,这样的沉浸式教学,让大家的研究能力、思辨能力得到更多锻炼。
“现在,战场与课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那堵‘墙’越来越模糊。”闫伟锋解释,新的教学模式把“博弈式”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员在对抗博弈中体会指挥教学的“战味”。
课堂越来越聚焦实战,这个想法与一线BD不谋而合。
一次,某战区邀请教研室针对某一案例进行授课。与以往不同的是,对方直接拿出12项问题清单,要求讲清楚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周红兵带领教研室成员对这场战役进行剖析式研究,直击问题要害,只讲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原本该讲三小时的内容,被压缩到一个半小时。没想到,这堂课受到广泛赞誉。
教学不再拘泥于教案,但对于教学内容设计、方法运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几年下来,学院形成一套新的教学体系,创新问题驱动教学、兵棋重演教学、想定作业教学、综合演练教学等方法,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研练战”环环相扣,课堂变得更“活”了。
思维层次提升,让学员们从“海平面”来到“半山腰”
某指挥大厅,一场实战化训练悄然打响。
攻伐无声,信息奔流。大屏幕上红蓝图标荧光闪烁,此时,红方正遭联合封控。余参谋紧盯屏幕,和战友们拟制出多条辅助指挥决策建议……
几年前,余参谋身处海Jun一线指挥员岗位,面对的是波涛汹涌的远海大洋;如今,他坐上联合作战指挥席,目之所及是海、陆、空等多Jun兵种的数据“海洋”。
“不研究联合作战,就找不准指挥‘位置’。”经过海上联合指挥课程的学习和这几年大项任务的磨砺,余参谋有意识地将自己摆进联合作战指挥环节中,逐步明晰了学习重点和努力方向。
和余参谋有同样收获的,还有正在学院学习的某舰洪舰长。
“这里,给我带来更多思维层次上的提升,让我能够看清联合指挥决策背后的考量。”研讨课上,洪舰长的学习体会得到同学一致赞同。
近3个月的学习,洪舰长感觉自己好像从海平面来到了半山腰——向下看,站高望远,能够从更高层次、更广视域总结审视以前的实践,用课堂所学对照岗位职责,思考过往教训和不足;向上看,峰峦叠嶂,加速超越单一要素思维、强化体系思维的紧迫感也更强了。
“联合思维会不断提升一名指挥员感知和把握未来战场的能力。”周红兵认为,海上联合作战课程就如同在学员心里埋下一颗颗“联合”的思想火种,推动他们在未来海上作战中施展拳脚。
这几年,学院跨域组建“Jun种院校+指挥机构+专职教员”联合团队,开展联合授课、联合攻关、联合演训,通过共同备课、一体攻研、联动作业,推进院校与BD深入对接、理论与实践结合转化、教员与指挥员互鉴提高。
联合作战教研室的荣誉柜里,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本封面简朴的装订本,收录着这几年BD和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向教研室发来的各类感谢信。装订本的厚度,每年都在增加。
“这不仅是对我们教学的认可,也反映了BD的迫切需求。”当荣耀变成沉甸甸的责任,周红兵常常自问:“我们离打赢未来战争还有多远?”
按照实战要求确立教学标准
■李妍妤
1935年深秋,中央红Jun到达陕北,短暂调整的间隙里,毛泽东同志明确主张:“要加紧培养干部。”在他亲自倡导并主持下,抗日Jun政大学组建,为争取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历史与实践一再证明,一个有建树的政党,一支有作为的Jun队,总是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要求,与时俱进地培养人才、塑造人才和使用人才。
治Jun必先治校,胜战必先育才。在强Jun实践中,Jun队院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针对性、检验性、对抗性训练,在实践历练中培养造就出一大批能够担当强Jun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Jun事人才,推动办学育人直通战场、贴近BD、对接岗位,有力提高我Jun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交出了为新时代练兵备战培养打仗人才的合格答卷。
海Jun指挥学院创新教学方法,在课程体系上新增与联合作战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加大想定作业、战例教学、综合演练难度强度,使“学、研、练、战”环环相扣。这是使教学模式和学科体系紧贴时代、紧贴BD、紧贴战场的有力举措。
坚持实战标准,促进课堂“对接”战场。面对新Jun事革命带来的挑战,Jun队院校必须坚持以战领教的理念,按照实战要求确立教学标准,切实把战场急需讲好教透,打通课堂通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看到,有的院校设置“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学员被分成红蓝双方进行兵棋推演对抗,以此强化未来Jun官的联合作战意识;有的院校鼓励学员积极参加Jun地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深化学员新型作战方向运用与研究……只有课堂与战场同步,才能使学员学到打赢未来战争的真本领。
打造知战善教的师资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效。Jun校教员只有通晓战争规律、洞悉战争机理,才能授胜战之技、解打仗之惑,做学员能打仗、打胜仗的引路人。深耕联合作战领域的教员,一方面要加大入学深造和参观见学力度,找准自身问题差距,自觉深入系统学习,引导学员着眼现代战争形态,思考打仗、研究打仗、准备打仗;另一方面要深度参与重大任务活动,突出研究性作业、对抗式演练、复盘式总结,进而全面掌握Jun事战略、联合指挥、主战装备、战略训练等最新情况,为一线课堂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场特殊的毕业考核
■解放Jun报记者 黄昆仑 危乔巧 通讯员 王 静
模拟训练中心内,红方指挥员刘浩远望着大屏幕,神情略显紧张。
这是一场特殊的毕业考核——
来自海Jun指挥学院某系的中级指挥班学员,正在虚拟战场展开较量。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的对手换成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教员。
这些学员大多来自海Jun一线BD,有丰富的海上斗争实践经验。然而,面对教员们的频频出招,学员们还是有些应接不暇。
“多个空中编队正快速向我舰艇编队接近,意图不明。”刘浩远定下心神,按照联合作战要求,大胆调遣各Jun兵种兵力主动迎“敌”。
很快,学员们进入状态。情报分析处理、联合火力打击、综合后装保障等环节协同筹划、一体展开,各要素席位有条不紊分析、研判、处理……甚至有几次他们拿出“奇招”“妙招”,让教员们既惊又喜。
“作战计划灵活大胆,目标选择避强击弱”“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员直接在模拟战场上通过实践提升指挥能力”……现场参与导调评估的外校专家交口称赞。
“教员检验教学,不能只做旁观者。与学员过过招,也是我们反思教学、验证理论的过程。”扮演蓝方指挥员的教员陈锌胜说,毕业考试难度升级,彰显了联合思维向“深水区”拓展。
在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该院联合作战教研室推出的某成果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这场毕业考核,是他们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为战育人的生动缩影。
让校门直通战场,让学员攀上眺望战场的“桅杆”,在近似实战条件下学习联合作战指挥,是该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围绕联合作战人才培养这一共同主题,聚焦‘知战练战研战教战’这一共同关注点,不断提升学员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打仗能力。”该院领导说,只有敢于大胆突破创新,未来战场才能多一分胜算。
“作为Jun种指挥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要紧贴海上方向联合作战需要。”这条路,是通往未来海上战场的必经之路。对于联合作战教研室来说,也是海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拓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