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Jun网-解放Jun报 作者:任旭 刘宝瑞 王学锋 王立敏 责任编辑:于海洋 发布:2024-03-27 06:52:25
真心换来真情 热心焐得心热
■黄语轩 解放Jun报记者 刘宝瑞
下连不久,训练积极、体能优异的00后战士曹鑫在考核中脱颖而出,成为北部战区空Jun航空兵某旅某机务中队的训练新星。
曹鑫入伍前曾在地方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加了小曹的微信后,指导员发现他是个“职场达人”,在朋友圈分享、转发的网帖都和“高情商处事”“职场秘诀”等关键词有关。
尽管态度积极、能力不俗,但在与切身利益无关的“小事”的处理把握上,曹鑫表现得有些“过于精明”。
一次打扫卫生,曹鑫负责的卫生区垃圾不多,他打扫完毕就坐在一边休息。身边战友干得气喘吁吁,他置若罔闻。
还有一次参加武装五公里越野考核,战友刘聪快到终点线时,不小心摔倒在地。紧随其后的曹鑫,眼看着战友在前方倒地,他扭身绕过,继续向终点冲去。下士王勉紧随其后,快步跑到刘聪身边,架起战友并肩冲过终点线。
“互助互爱是中队的传统,没有平时的甘苦与共、并肩战斗,哪有战时的生死相依?”一次私下交流,指导员一针见血地指出曹鑫的问题,他却一脸疑惑:“每个人管好自己眼前的事不就行了?”
类似的事越积越多,一次班务会,战友给曹鑫提了好几个问题:任务面前喜欢打“得失小算盘”;领导看重的工作干得投入卖力,一些“不露脸”的事却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美其名曰“中庸之道”……
那次以后,曹鑫一直闷闷不乐,昔日那个自信满满的“职场达人”在微信朋友圈的更新明显少了,偶尔发出的也是代表沮丧或低沉的“表情图”……这让指导员挺揪心。
得知曹鑫有报考Jun校的念头,一个主意涌上指导员心头。考虑到曹鑫文化底子薄,指导员找到刚从Jun校毕业的排长王瑞与曹鑫组成“互助小组”,利用午休和节假日时间为备考的曹鑫补习文化课。
“考学虽然是个人的事,但每名官兵的成长进步,都来自一个集体的托举。”指导员坦言,无论是抗美援朝战争时的“一个苹果”,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王克勤“三大互助”运动,无不生动展示着我Jun“尊干爱兵、兵兵友爱”的光荣传统。这些话,让曹鑫若有所思。
真心换来真情,热心焐得心热。曹鑫埋头苦读,“互助小组”倾力相助。回忆起与战友一起点灯熬油的夜晚,曹鑫再也不提“职场秘诀”。在与战友并肩冲刺的路上,他感言自己“收获了更为纯粹的革命情谊”。
“如果没有战友的帮助,就没有我的梦想成真……”曹鑫如愿迎来“双喜临门”,收到Jun校的录取通知书,并被推荐为“四有”优秀士兵。那天,中队专门召开了一次“送学欢送会”,站在学习室中央,曹鑫热泪盈眶。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有战友的真心付出,就没有焐不热的心。正如中队主官所说:“努力成为值得战友信任的‘后背’,在中队不是一句口号。它已经植入官兵心田,生根发芽,让这个集体一往无前。”
纯洁战友情 赢得信任心
■解放Jun报记者 任 旭 刘宝瑞 特约记者 王学锋 特约通讯员 王立敏
战机完成出动前准备,即将滑出机棚。周鑫兴摄
同在一个屋檐下,缺乏集体认同感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指导员,下次体能训练我自己练行不行?”列兵梁Jun的一句话,引起北部战区空Jun航空兵某旅某机务中队邱指导员的思考。
入伍之前,梁Jun是大学里的长跑健将。到了BD,他对集体跑步的训练方式很不适应。每次参加武装五公里跑,梁Jun觉得自己被“带乱了节奏”,施展不开手脚。他暗自抱怨,再这样下去,自己的“特长”怕是要退化了。
开导了梁Jun,邱指导员心中还有担忧:这种“不合拍”是梁Jun个人的烦恼,还是中队普遍存在的问题?
细心观察,邱指导员的担忧不无道理。周末手机下发,新兵们就在角落里玩游戏,说是“怕影响老班长休息”;喜好打牌的老兵们,很少和新兵一起“摸两把”;还有的战士平时和和气气,点开微信朋友圈却屏蔽了中队战友……
“平时对战友心存隔阂,关键时刻怎么齐心协力?”一次思想分析会上,邱指导员一针见血地说。
同在一个屋檐下,缺乏集体认同感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那段时间,邱指导员一边思考,一边想办法。
一个周末,邱指导员看到平时寡言少语的下士陈锐煌独自坐在桌前,沉浸在某款篮球手游中“左突右投”。
“旅里组织篮球比赛,也没见你报名啊?原来你还藏着一手!”面对指导员的调侃,陈锐煌瞬间涨红了脸,坦言自己虽然喜欢篮球,无奈技术欠佳,咋好意思上场“拖后腿”?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在邱指导员盛情相邀下,陈锐煌被“赶鸭子上架”。一场球赛打下来,大家发现陈锐煌是个“好苗子”,邀请他加入中队篮球队。陈锐煌心中那颗热爱篮球的心也被战友点燃,脸上的笑容多了,工作训练态度更积极了,对集体荣誉也看得更重了。
“从‘同事’到‘同志’,要推倒那堵‘隔心墙’!”某机务中队班长孙三森也有类似感受。
孙三森说,下士黄紫腾入伍之初曾表示“干两年就走人”,爱教育课打瞌睡、搞体训掉队、干机务嫌累,啥事都落在后头。中队长安排他去炊事班帮厨,他干活不卖力,还偷吃水果,搞得司务长发了火。
“战士是一颗种子,只有由内而外的萌发,才能深深扎根在这个集体之中。”孙三森始终没放弃黄紫腾,每次机务工作都把他带在身边,不厌其烦地帮带、教育,闲暇时就和他谈心,帮他解开思想疙瘩。
“BD环境不同于社会,之前我始终无法融入。但孙班长这样对我,我不能辜负他。”慢慢地,黄紫腾的态度转变了,能坐下来踏实学业务,逐渐成为中队骨干。当年年底,黄紫腾因表现出色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训练间隙,官兵组织心理行为训练。周鑫兴摄
信任不会凭空产生,它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去年初,刚到某机务中队任职的王指导员,怀揣着谈心记录本满怀热情地来到外场,想与战士打成一片。
聊天中,大家却有些习惯性的“客气”,一口一个“让您操心了”。表面上有啥说啥,实则距离感“拉满”,王指导员最想听的“掏心窝子的话”,却一句也没有。
一次,几名战士聚在宿舍聊起“谈心妙招”:表面功夫要下足,嘴皮子功夫要周全,个人问题既不能不讲、又不能全讲……经过战士宿舍,王指导员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捧出真心,为何没能换得“玛瑙黄金”?王指导员向大队教导员倒起心中“苦水”。教导员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和他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前几年的一次飞行训练中,2名飞行员突遇空中特情,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惊心动魄的几分钟里,他们两人彼此信任、默契配合,准确完成几十个操作指令,最终驾驶战机安全返航。
事后,一名飞行员说,当时靠的就是平时积累的完全无条件的信任!
透过这件事,王指导员明白了一个道理,信任不会凭空产生,它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对中队来说,信任关乎战斗力!
入冬,室外大雪纷飞,战士金锐发起了高烧。王指导员不断湿敷金锐的额头、腋下,悉心照顾他,帮助他物理降温。他整夜守在金锐身旁,直到打完点滴,烧退了下来,才靠在床边眯了一会儿。
一次实弹射击训练,战机突发故障,情况十分危险。战机刚停稳,王指导员按住准备上前的Jun械员夏许东,第一个冲上去……
一件件小事积累下来,王指导员用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前段时间,中队执行一项重大保障任务,一个机组之前发生过保障差错,有人觉得不托底,建议去兄弟中队“借”几个人代替他们参加任务。王指导员坚持带这个机组一起参加任务,并鼓励机组全体官兵打好这一仗。
最终,这个机组不负重托,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得到上级专门表扬,为中队争了光。
信任出凝聚力,更出战斗力。今年,中队执行异地驻训任务,需要携带的物资器材多达数十吨。
王指导员作了简短动员后,中队各个机组立即行动起来,用最短的时间圆满完成转场任务。看着大家热火朝天的忙碌样子,王指导员动情地说:“信任就是战斗力,我们必须努力成为官兵放心托付‘后背’的带兵人!”
两名飞行员默契配合,完成任务后击掌互励。周鑫兴摄
赶走“庸俗气”,要靠组织营造“好空气”
一次,旅机关一名科长下BD检查,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队里,小值日遇到主官,不喊职务喊“大哥”。问其理由,当事人振振有词,说是出于保密需要。
一个简单的称呼,无形中为官兵关系蒙上了一层“庸俗气”。“类似的倾向性问题还有哪些?”这名科长请示旅领导,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
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
“领导办公室灯不关人不走,机关干部就一直‘陪加班’……”
“我不干,这活照样有人干,职场‘摸鱼’讨清闲……”
“又不是班长骨干,少管闲事,责任能推就推,这是‘聪明’活法……”
如何赶走“庸俗气”?该旅在继承弘扬“三大互助”精神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思想疙瘩互相解、专业技能互相教、生活困难互相帮”活动,密切官兵关系、净化官兵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培塑官兵一致、团结奋斗的思想。
下士张志嘉性格内向,总是“慢半拍”。下连后第一次参加快速出动训练,他就露了怯。互助小组组长田加祥发现苗头后,主动要求调整到张志嘉所在的宿舍,与他朝夕相处、聊天谈心,并多次在中队组织的“互赞会”上,夸赞张志嘉文笔好、爱钻研,逻辑思维清晰。
慢慢地,张志嘉解开心结、重拾自信,在外场保障一线表现出色,还兼任中队某专业骨干。
“密切内部关系,行动大于语言,领导带头就是最好的动员。”该旅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树立榜样。
去年上半年,该旅赴外地驻训,房屋保障条件有限,不仅没装热水器和空调,还有部分房屋低洼潮湿,“除湿机每天能抽出两桶水”。负责分配房屋的战勤计划科干部刘佳林左右为难。
“优先保障基层官兵,我们苦点都行!”旅党委机关干部全部搬进地势最低的一片旧房,加装热水器和空调时排在最后。看到这些事,部分年轻官兵反映,“看来不能简单用职场眼光审视Jun营”,干工作的动力更足了。
赶走“庸俗气”,要靠组织营造“好空气”。一名领导说,为官兵多办实事才是硬道理。飞行员江亮的女儿到了上学年龄,面临入学困难。江亮将情况上报组织,当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便带领机关干部赴驻地退役Jun人事务部门、国防动员部门协调。最终经过协调,Jun娃的上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下发专项救济金时,该旅创新“精准救助”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去年夏天,机务干部吴雪飞的家乡遭遇洪灾,家中直接经济损失很大。填写救济申请单后,吴雪飞最终申领到数万元的救济金。
“组织的帮助,为我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经济压力减轻后,家人嘱咐吴雪飞“在BD好好干出个样儿!”
“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官兵,像教育学生一样培养官兵,像办自己的事一样办好官兵的急事难事,做到了这‘三个一样’,就没有带不好的兵,就没有洗不去的‘庸俗气’。”该旅政委说。
人心齐,泰山移。近年来,该旅官兵拧成一股绳,多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荣获多项集体荣誉,向着同一个目标奋勇前进。
带兵人手记
不做“精明人” 争做“精武人”
■马金星
我带过的一个兵,他的成长经历,那可真是“一波三折”。
初到机务中队,由于他比同年兵大几岁,在与老兵相处、主动融入中队过程中,他总能巧妙地找到与老兵交流的共同话题,工作局面很快打开。老兵常常为他竖起大拇指,甚至有几个班长专程向中队主官申请,想把他调到自己所在班。一时间,他在同年兵中迅速脱颖而出。
好景不长。几个月后,机关组织某专项攻坚任务,中队主官考虑到他组织协调能力强,就安排他加入中队专项任务工作小组。工作推进中,他展示了自己的“精明”,看似配合,口中喊着“马上落实”“正在推进”,行动上却“掉链子”“慢半拍”。
后来,他主动剖析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委婉提出“继续工作下去的困难”,并申请到外场参与机务保障。
到了外场一线,他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干得有板有眼,而当机组负责人布置额外任务时,他又多了“心眼”:想拒绝不直说,而是以“手头任务多”“怕干不好影响整体进度”等理由推辞。这些话表面听着没问题,事实上却是把责任推给了别人。
“说得好听”不如“做得实在”,慢慢地,机组人员熟悉了他的“套路”,摸清了他的“脾气”,他也成为不受机组人员待见的“边缘人”。
我了解情况后,与他探讨“套路”与“真诚”的关系、“同事”与“同志”的区别、“精明”与“精武”的选择等话题。记得那天下午,我俩的思想反复交锋,他的一些观念和认知有了动摇。
几番波折,终成壮苗。如今,他摒弃“庸俗套路”逐渐成长为中队骨干。上次机务岗位比武,他为战友“补台”,助力机组拿下第一名的好成绩。
站在领奖台上,战友们夸他功不可没,他感慨地说:“成绩属于我们这个集体,属于每一名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