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Jun网-解放Jun报 作者:王增祺 钱均鹏 责任编辑:王韵
在增强国际传播效能上下功夫
■王增祺 钱均鹏
习主席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进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就是要在增强国际传播效能上下功夫,以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加快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路径。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5000多年中华文明,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优化国际传播议题设置,向国际社会全面阐述当代中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生态观、全球治理观等,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中国智慧,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
创新国际传播表达方式。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要在组织遴选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上下功夫,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要在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习惯和特点上下功夫,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更好更多地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和接受。要在受众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大力创新国际传播表达方式,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要在提高传播精准度上下功夫,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讲究国际舆论斗争策略和艺术。客观地讲,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好工作。增强国际传播效能,必须敢于“亮剑”、精准“击剑”、善于“舞剑”,既要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又要讲究策略艺术、有理有力有节,争取最佳效果。要在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上下功夫。对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贵在早、贵在快,应第一时间阐明我方鲜明立场,有针对性地回应国际社会关切,让权威声音先声夺人、赢得主动,确保首发定调。要在主动设置议题上下功夫。针对一些西方媒体打着各种幌子制造舆论、混淆视听的惯用伎俩,针锋相对主动设置新议题、提出新概念、引发新话题,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要在揭批谣言谎言上下功夫。善于借助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对少数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进行“虚假叙事”进行揭露和批驳,让真相在全世界传播得更广,让谎言在真相面前无处遁形。要在借力发力上下功夫。用好新闻发布机制、重大活动等平台,以及海外文化阵地,以多种文化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形象的“自塑”能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