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Jun网-解放Jun报 作者:慕佩洲 责任编辑:益西拉姆
有了新手段,莫忘老传统
■第80集团Jun某旅干部 慕佩洲
这天午饭后,副连长与我同路,随口说起了三班班长谢远超:“谢班长最近情绪比较低落,工作训练都不在状态,你知道他怎么了吗?”“有吗?我没太注意……”我下意识地回答着他的问题,话一出口就觉得有些不妥——随时关注连队官兵的思想动态是我的本职工作,什么叫“我没太注意”?
回到宿舍,我开始回想这段时间谢远超的日常表现,确实没发现什么异常。不仅如此,对于连里其他同志的情绪反映,我也是印象模糊。“不过,最近与大家相处的时间好像变少了……”思前想后,我发现这样的变化,似乎是从心理筛查开始的。
前不久,上级组织了一次心理筛查,结果显示全连官兵的心理状态都很不错。因此,我便放下心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其他工作上,减少了与大家的交流。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谢远超出现了状况。
“小谢,最近是不是有心事啊?”晚饭过后,我找到谢远超谈心。这才知道,谢远超的父亲前段时间被查出患有肿瘤,但因工作任务繁重,他没有向连队汇报,而是把事情憋在了心里。对父亲身体状况的担心与无法回家陪伴的愧疚,导致谢远超情绪低落,工作训练时常走神。我安慰他不要有太大的思想压力,并与其家人取得了联系,承诺如果他家里确实需要,一定第一时间安排他休事假。
谢远超家里有事,我当时却没有丝毫察觉,这就是失职。心怀内疚的我意识到,自从单位定期开展心理筛查以来,自己开始有意无意地依赖这种新手段,渐渐地就把“训练看态度、干活看劲头、阅读看内容、活动看情绪、消费看项目、吃饭看胃口、通话看脸色”等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丢掉了,有时就连谈心交心也懒得开展。
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都说“带兵就是带心”,但过度依赖心理筛查看似“进入”了官兵的内心,实则与他们渐行渐远。眼下,日常教育管理方面引入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固然给一线带兵人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人与人朝夕相处中得来的体悟和真知,却是冰冷的数据无法替代的,观察官兵的一言一行、关注官兵的喜怒哀乐,仍是了解他们最有效的方式。
带兵知兵,有了新手段,莫忘老传统。想通了这一点,我下决心“回到”官兵身边,把大家放在眼睛里、心坎上,以真心换真情,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
(赵紫寒、杨庆宇整理)